首页    资产配置    【利得研究 · 投资策略】APEC会晤后有哪些布局机会?

【利得研究 · 投资策略】APEC会晤后有哪些布局机会?

创建时间:2023-11-17
浏览量:0

 


原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7日

◆     投资摘要    
 
  • 2023年APEC领导人峰会于11月15日至17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我国领导人出席并举行中美双边会晤。历史上来看,近年APEC会议前后,市场涨多跌少,会议前后中美表态积极通常对市场有一定正面影响。根据表现来看,中美矛盾较大,表态强硬时,对市场会有一定负面影响,如2011年、2018年。而中美矛盾缓和,或双方表态温和时,通常市场表现较好,如2022年、2016年、2015年、2014年。此外,我们还复盘了特朗普上台以后,中美元首会晤的市场表现。通常来说,当时大环境不好,而会议有望涉及到两国关系改善的,往往市场表现较好。此外,从资金的流向来看,会议前后北向多以流入为主,体现出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 本轮会议所处宏观背景与2018年末较为类似,会议内容主要在加强两国人民交流上达成一致。2018年末,美国加息见顶,增长速率放缓。国内方面,2018年实体经济开启去杠杆进程,宏观经济压力较大,叠加贸易战升级导致资金风险偏好较低,资本市场表现偏弱,A股经历了一年熊市。而在2018年12月中美积极沟通后,美国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市场风险偏好上行,人民币转向升值,叠加降准预期催化,A股市场自底部快速回升,并在2019年一季度迎来一轮大幅上涨。根据最新消息,本轮会晤承认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但同时强调了中美两国人民关系的重要性,未来将采取行动恢复全面实施美国-中国航空运输协议,鼓励扩大教育、学生、青年、文化、体育和商业交流。此外,还在环境问题上达成共识。会议整体符合预期,短期外围风险有望保持稳定。

     

  • 中美缓和潜在的投资机会可参考三条线索。1)关税线索聚焦可能进一步得到关税豁免的行业,主要系美国对华进口金额占比较高且易于输出通缩的中低端制造相关行业,包括:纺织服装(服装家纺、纺织制造)、中低端轻工制造(包装印刷Ⅱ、其他轻工制造Ⅱ、家用轻工、玻璃制造Ⅱ、塑料Ⅱ)、机械(通用机械、金属制品Ⅱ)、可选消费(白色家电、汽车零部件)。2)合作线索:关注中美气候共识带来的光储边际修复。气候共识是中美合作阻力最小的环节,若中美光伏贸易壁垒降低,将利好中国光伏企业对美出口,美国CPI降温同样对美国光伏需求构成积极刺激。3)情绪线索:地缘政治风险溢价的下行带来的分母端的下降,更有利于科技企业。同时,科技历来是美国对华制裁的重点领域,虽然我们认为美国后续放宽对我国科技领域制裁的可能性极小,但中美缓和一定程度上能够提振科技板块情绪。此外,部分科技领域大周期已然企稳回暖,或迎来周期与情绪共振。

     

  • 投资意见:考虑到事件落地后短期或存在部分资金兑现,短期建议优选基本面相对稳健的领域:半导体(存储、消费电子、先进封装)、通用机械、服装家纺。中期重点关注中美关税政策进展及可能受益于关税豁免的相关行业(详见“关税线索”)。

     

  • 风险提示:后续中美关系发展不及预期。

 

◆     正文    ◆

 

 
 
一、本周APEC峰会召开
 

2023年APEC领导人峰会于11月15日至17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我国领导人出席并举行双边会晤。APEC又称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旨在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组织,由21个经济体组成,包括美国、中国、日本等经济大国,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其中级别最高的会议,每年举办一次,目的是让各成员对很多重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通过一系列成果文件,作为各成员间下一阶段合作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图1:2010年以来的APEC峰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利得研究院

 

       近期中美之间互动较多,本次APEC峰会是两国元首继去年巴厘岛会晤后举行的首次面对面会晤。2022年11月G20峰会中美元首会晤后,中美之间因一些突发事件波折不断。但今年6月以来,随着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等高官相继访华,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9月22日,中美双方商定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包括“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 两个工作组将定期、不定期举行会议,就经济、金融领域相关问题加强沟通和交流。10 月 9 日,习主席在北京会见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一行。10月26日至27日,我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美国,并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两轮会谈。双方同意,为实现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而共同努力。10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会见了王毅。而11月的APEC峰会是两国元首继去年巴厘岛会晤后举行的首次面对面会晤。双方将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沟通。

 

 

 
 
二、APEC及中美会晤表现复盘
 
   
    
历史上来看,近年APEC会议前后,市场涨多跌少,会议前后中美表态积极通常对市场有一定正面影响。我们梳理了2010年以来APEC会议市场前后近一个月的表现。并非每一次APEC会议中美元首都有见面或者直接对话,并且可能存在非APEC会议期间但是在会议前后中美出现对话的情况。根据表现来看,中美矛盾较大,表态强硬时,对市场会有一定负面影响,如2011年会后市场大幅回落、2018年中美贸易持续不断。而中美矛盾缓和,或双方表态温和时,通常市场表现较好,如2022年、2016年、2015年、2014年。
 
 
 
 

图2:APEC期间沪深300表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Wind,利得研究院

 

      此外,我们还复盘了特朗普上台以后,中美元首会晤的市场表现,市场表现与当时的大环境、会晤主题、达成成果有一定关系。特朗普及拜登执政期间,可分为三个大环境背景。1)2017年1月,特朗普正式上任。上任初期两个关系平稳,2017年会议前后市场表现较为稳定。2)2018年3月起,美国贸易代表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贸易争端由此开始。中美关系由合作走向了对抗,打破了之前长期的“斗而不破”的局面。2018~2019年的几次会面,主要都是围绕贸易停火的谈判,会面往往伴随着市场预期好转,反弹明显。2018年会后市场也在连续一年的熊市后有所好转。3)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其影响直到2022年末,期间两国元首主要以视频和通话的形式会面。疫情影响较大的2022二季度初和2020年一季度,市场在会晤期前下跌为主,会后市场情绪有所好转。而2021年是疫情影响较小的一年,与环境相关的议题通常对股市影响不大,涉及到双方关系的,市场在会前预期更好。2022年年末,国内解封,市场大幅反弹。综合来看,大环境不好时,涉及到两国关系改善的,往往会表现较好。

 

图3:中美元首会晤期间沪深300表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Wind,利得研究院

 

        APEC会议前后三十天内,外资多为正流入,体现出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从历史经验来看,APEC前后三十天,除2015年,2016-2022年(不考虑未举办APEC的2019年)外资均为净流入状态。尤其是2020年和2022年,净流入分别达到816亿和600亿。而2021、2018、2017、2016年分别达到了234、332、88、69亿元。2015年净流出,可能是由于2014年末北向刚开通,前期资金流入过多,后期利润兑现叠加股灾影响导致资金流出。综合来看,大环境不好时,涉及到两国关系改善的,往往会表现较好。

 

图42014年末北向开通以来,APEC会议前后都以净流入为主

资料来源:Wind,利得研究院

 

    相对而言,本轮会议所处宏观背景与2018年末较为类似。2018年末,美国加息见顶,增长速率放缓。国内方面,2018年实体经济开启去杠杆进程,宏观经济压力较大,叠加贸易战升级导致1资金风险偏好较低,资本市场表现偏弱,A股经历了一年熊市。而在2018年12月中美积极沟通后,美国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市场风险偏好上行,人民币转向升值,叠加降准预期催化,A股市场自底部快速回升,并在2019年一季度迎来一轮大幅上涨。

 

图5:当前宏观情况和2018年末较为相似

资料来源:Wind,利得研究院

 

 

 
 
中美缓和,哪些领域有布局机会?
 
      基于中美缓和的大背景,我们认为,可以从三条线索进行布局:
      1)关税线索:聚焦可能进一步得到关税豁免的行业,主要系美国对华进口金额占比较高且易于输出通缩的中低端制造相关行业,包括:纺织服装(服装家纺、纺织制造)、中低端轻工制造(包装印刷Ⅱ、其他轻工制造Ⅱ、家用轻工、玻璃制造Ⅱ、塑料Ⅱ)、机械(通用机械、金属制品Ⅱ)、可选消费(白色家电、汽车零部件)。
      2)合作线索:关注中美气候共识带来的光储边际修复。气候共识是中美合作阻力最小的环节,若中美光伏贸易壁垒降低,将利好中国光伏企业对美出口,美国CPI降温同样对美国光伏需求构成积极刺激。
 
 
 
      3)情绪线索:地缘政治风险溢价的下行带来的分母端的下降,更有利于科技企业。同时,科技历来是美国对华制裁的重点领域,虽然我们认为美国后续放宽对我国科技领域制裁的可能性极小,但中美缓和一定程度上能够提振科技板块情绪。此外,部分科技领域大周期已然企稳回暖,或迎来周期与情绪共振。
 
 
 
 
 
 
3.1 关税视角:聚焦可能进一步得到关税豁免的行业
 
 
自2018年开始,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共计四轮。1)2018年340亿美元商品清单:2018年7月6日开始征税,关税比例为25%。2)2018年160亿美元商品清单:2018年8月23日开始征税,关税比例为25%。3)2018年2000亿美元商品清单:2018年9月24日开始征税,关税比例为10%,2019年5月10日,关税比例提升至25%。4)2019年3000亿美元商品清单:其中,List4A涉及约1200亿美元商品,自2019年9月1日开始征税,关税比例为15%(2020年2月14日,该清单关税比例下降至7.5%)。List4B涉及约1800亿美元商品,原计划2019年12月15日开始征税,但2020年1月16日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签署后取消。截至今年4月,根据PIIE测算,当前中美贸易中,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受到贸易战关税影响的占比达到66.4%。
 
 

图6:美国对华加征4轮关税中,不同List的关税税率变化

资料来源PIIE,利得研究院

图7:中美贸易受到贸易战关税影响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PIIE,利得研究院

 

       2022年后,美国逐步公布关税豁免清单。2022年3月28日美国宣布将549项豁免再度延期到2022年12月31日。2022年12月21日,宣布将年底到期的549项豁免中的352项豁免进一步延期到2023年9月31日。2023年9月又将352项豁免进一步延期到2023年12月31日。

 

       美国此前对我国的关税豁免清单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制造领域,且美国在这类商品上对中国的平均进口依赖度相对较高。我们将中美自2017年来贸易常项1233件HTS四位代码商品分类对应至相关一、二级行业,经过拆解汇总后可发现,从数量上来看,美国对我国的549项延长排除商品主要分布在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基础化工、纺织服饰等中低端制造行业,另外,我们以美国对我国某商品的进口金额/美国对全球某商品的进口金额来计算美国在某类商品上对我国的进口依赖度,可以发现豁免商品对我国的平均依赖度较高,大部分商品对我国的依赖度超过20%。

 

图8:美国此前对我国的关税豁免清单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制造领域,且这些商品对我国的平均进口依赖度较高

资料来源:USTR,USITC,利得研究院

 

       当下美国或有一定的通胀降温诉求,取消对华关税或使美国CPI下降0.26%。根据PIIE测算,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提高了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成本,取消对中国产品的滞留关税的直接影响可能会使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水平降低0.26个百分点,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降低0.35个百分点。

 

图9:取消对华关税或使美国CPI下降0.26%

资料来源:PIIE,利得研究院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筛选后续存在进一步关税减免可能性的领域:

      1)由于2019年的3000亿美元商品清单中大部分商品加征关税的计划已取消,另一部分商品的关税比例相对较低,我们在此主要考虑340亿美元、160亿美元及2000亿美元商品清单的商品,另外,考虑到2022年3月28日美国公布了延长豁免商品清单,后续对部分产品的豁免期进行了多次延长,我们在汇总340亿美元、160亿美元及2000亿美元商品清单的基础上,对豁免清单进行了剔除。

      2)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中美缓和”是“暂缓”,长期逆全球化趋势难以掉头,美国对于我国在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的封锁预计仍将持续,因此预计后续高科技相关行业仍较少受益于关税豁免。对于美国来说,我国通过出口低价值量商品对其输出通缩是其核心的利益诉求,再参考此前美国对我国豁免关税的商品的特征,我们认为,美国后续对华减免关税的领域大概率出现在低附加值、且对华进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因此,我们筛选(1)属于中低端制造,且2023年Q1-Q3美国对华进口依赖度超过10%的行业;或者(2)属于中低端制造,虽然2022或2023年对华进口依赖度下滑较大导致不满足(1),但对华进口总金额较大,且2018-2021年平均对华进口依赖度高于10%的行业。

 

图10:后续存在关税减免可能性的行业对华进口的依赖度

资料来源USTR,USITC,利得研究院

图11:后续存在关税减免可能性的行业对华进口金额

资料来源USTR,USITC,利得研究院

 

       根据上述步骤筛选后,我们得到后续有望获得关税豁免的行业,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中低端轻工制造、通用机械、白色家电领域,包括:纺织服装(服装家纺、纺织制造)、中低端轻工制造(包装印刷Ⅱ、其他轻工制造Ⅱ、家用轻工、玻璃制造Ⅱ、塑料Ⅱ)、机械(通用机械、金属制品Ⅱ)、可选消费(白色家电、汽车零部件)

 
 
3.2 合作视角:关注中美气候公式带来的光储边际修复
 
 
关于中美合作会谈,此前市场共识是希望有军事谈话重启,贸易大方向态度定性变好,气候合作和禁芬太尼等。
 
 
 
自2018年开始,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共计四轮。气候共识是中美合作阻力最小的环节。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在21世纪20年代这关键十年,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
 
中美光伏贸易壁垒有望降低,利好中国光伏企业对美出口。根据目标测算,2020-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需达到5600GW,即年均560GW。该声明的意义更多在于态度转变,而非相对保守的目标实现。美国2021H2以来提高对中国光伏制造的贸易壁垒,并导致2022年装机同比下降,背离新能源长期发展目标。本次声明体现中美就新能源发展进一步达成统一意见,并计划“重启双边能源政策和战略对话”。基于此,中美光伏贸易壁垒有望降低,利好中国企业向美出口。
 
美国CPI降温同样对美国光伏需求构成积极刺激。美国10月CPI超预期降温,亦构成美国乃至海外光伏需求复苏的积极因素。据测算,美国利率每下降1pct,对应地面电站IRR提升0.8pct左右。今年国内组件价格由2元/W降至1.1x元/W(下降43%),而美国组件价则由0.35美元/W下降至0.33美元/W(仅下降6%),当前价格下,美国是光伏组件企业利润最丰厚的市场,同时考虑到组件供需关系良好,企业明年美国市场订单已签80%,中期美国市场预计维持高盈利水平。
 
 
3.3 情绪视角:地缘政治风险溢价的下行指引关注科技领域
 
 
地缘政治风险溢价的下行指引关注科技领域。一方面,中美关系的阶段性企稳,意味着地缘政治风险溢价短期下行,风险溢价回落带来的分母端的下降,更有利于自由现金流久期更长的科技成长类企业(对利率更敏感)。另一方面,科技(特别是半导体领域)历来是美国对华制裁的重点领域,虽然我们认为美国后续放宽对我国科技领域制裁的可能性极小,但中美缓和一定程度上能够提振科技板块情绪。
 
部分科技领域大周期已然企稳回暖,或迎来周期与情绪共振,例如:
 
1、存储:Q4价格与需求均底部回升
 
存储周期与半导体周期共振,但波动性和周期性更显著。存储行业是半导体行业第二大细分市场,根据历史经验,存储市场销售量与半导体市场共振,但波动性大于整体半导体市场,主要系存储芯片标准化程度高,不同厂商之间的差异化较小,受到下游需求影响更大。本轮存储周期在2021Q3见顶,由于下游需求萎缩叠加行业去库存压力,主要厂商在最开始通过降价保持出货,使得存储市场整体价量齐跌,市场规模快速下降,随着亏损扩大,主要厂商开始宣布减产,通过控制供给达到供需平衡。减产以及库存去化持续进行,已经使得DRAM价格在今年三季度基本持平,NAND价格也于今年8月止跌。
 

图12:存储市场波动性大于半导体市场

资料来源WSTS,国金证券,利得研究院(单位:百万美元)

图13:DRAM产出在23Q3见底(等价4Gb容量点百万颗)

资料来源:威刚工控、inSpectrum,国金证券,利得研究院

 

预计Q4存储价格全面上涨。1)DRAM方面,根据 TrendForce,预计23年四季度DRAM均价开始全面上涨,预估第四季合约价季涨幅约3~8%,从近期数据来看,根据DRAMexchange,10月24日-10月30日DRAM 18个品类现货价平均涨跌幅为+1.1%,前值为+0.5%。2)NAND方面,根据 TrendForce,由于供应商严格控制产出,NAND Flash第四季合约价全面起涨,涨幅约8~13%,其中预期CSSD涨幅8-13%,ESSD涨幅5-10%,eMMC UFS涨幅10-15%,3D NAND wafers 涨幅13-18%。从近期数据来看,根据DRAMexchange,10月24日-10月30日,NAND颗粒现货中31个品类的价格平均涨跌幅为+0.3%,前值为+1.4%。从明年预期来看,根据南韩媒体Pulse引述半导体产业多位消息人士谈话指出,三星在本季调升NAND芯片报价10%至20%之后,已决定明年第1季与第2季逐季再调涨报价20%。

 

预计Q4存储需求继续回暖。NAND方面,SLC、eMMC及高容量wafer需求动能相对较强,DRAM方面,受益于“双十一”来临拉动各环节库存有望加速消耗,Q4需求预期较好。

 
 
 
2、消费电子:Q3终端需求向好,安卓新机带动Q4消费电子产业链拉货
 
消费电子Q3终端需求向好。据TechInsights数据,2023Q1/Q2/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降幅分别为-14%/-8%/-0.3%,跌幅自2022Q4以来连续三个季度收窄。根据 IDC,23Q3全球/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分别-0.1%/-6.3%,Canalys则统计23Q3全球/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1%/-5%,而据数据威统计,Q3国内线上手机销量同比增长5.57%,这也是在连续5个季度负增长后首次同比转正。Q3智能手机市场出货呈现边际复苏迹象。
 

图14:全球智能手机季度出货量

资料来源IDC,招商证券,,利得研究院

图15:23Q3国内手机线上销量同比增长5.57%

资料来源:Wind,利得研究院

 

消费电子Q4复苏概率大。产品端,华为Mate 60提振消费电子市场信心,叠加iPhone 15、荣耀新机、小米14的推出,智能手机需求复苏趋势明确。销量端,2023年双十一期间预期手机销量1000万台左右,相较2022年双十一期间900万部提升11%,拐点显现;华为方面,根据 BCI 数据,华为在新机发布后,销量持续攀升,10.2-10.8周度销量数据已达到110.4万部,华为也将2024年智能手机出货目标上调至1亿部;小米方面,小米14连创记录,开售5分钟,全系列销量猛增至上代13系列首销总销量的600%。明年预期方面,IDC 预计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有望在2023Q4迎来拐点,实现10个季度来的首次反弹,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会出现复苏,实现同比增长4.5%。

 

此外,消费电子的景气度直接影响绝大部分电子元器件、组装厂商的行业景气度,华为手机销量持续提升使得相关供应链加大备货力度,元器件厂商的出货得到保障,同时,华为份额的提升带来“鲇鱼效应”,也刺激了其它厂商备货以保障份额。

 

3、先进封装:封测仍在底部,但先进封装率先复苏
 
Q3国内封测行业整体景气度仍处低位,部分厂商稼动率有所回升。受行业景气度持续下行影响,国内产线资本支出同比有所下滑,当前国内封测稼动率依然较为承压,部分厂商封测厂商23Q3收入同比承压。
 
先进封装预计是封测行业率先复苏的领域,预计产能明年底才能缓解。先进封装主要是采用键合互连并利用封装基板来实现的封装技术,包含倒装(FC)、晶圆级封装(WLP)、2.5D/3D封装等。近几年来随着摩尔定律失速,先进制程成本快速提升,除了传统委外封测厂商(OSAT)之外,近年来晶圆代工厂、IDM也在大力发展先进封装或相关技术,甚至有Fabless和OEM也参与其中,通过封装技术寻求解决方案,诸如台积电、英特尔、三星、联电等芯片制造厂商纷纷跨足封装领域。在国内,在先进制程海外流片受限的情况下,先进封装助力国产芯片性能突破,包括华为在内的国产芯片厂商有强大动力在先进封装领域引领国产突破,据集微网,天眼查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半导体封装”专利公布,申请公布日为10月31日。从需求来看,三季度台积电已表示,其目前产能无法满足AI热潮推动下的客户需求,对于先进封装,尤其是CoWos技术,其产能“非常紧张”,预计这种产能紧张的局面可能要到明年年底前后才缓解,从未来增速来看,据Yole数据,预计2026年先进封装全球市场规模475亿美元,2020-2026E CAGR约7.7%。
 
 
 
 
 
 
 
四、投资建议
 
本次会晤符合预期,会议内容主要在加强两国人民交流上达成一致,短期外围风险有望保持稳定。根据最新消息,本轮会晤承认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但同时强调了中美两国人民关系的重要性,将采取行动恢复全面实施美国-中国航空运输协议,鼓励扩大教育、学生、青年、文化、体育和商业交流。会议整体符合预期,短期外围风险有望保持稳定。
 
 
中美关系缓和的潜在投资机会可参考三条线索,聚焦三类行业。1)关税线索:聚焦可能进一步得到关税豁免的行业,主要系美国对华进口金额占比较高且易于输出通缩的中低端制造相关行业,包括:纺织服装(服装家纺、纺织制造)、中低端轻工制造(包装印刷Ⅱ、其他轻工制造Ⅱ、家用轻工、玻璃制造Ⅱ、塑料Ⅱ)、机械(通用机械、金属制品Ⅱ)、可选消费(白色家电、汽车零部件)。2)合作线索:关注中美气候共识带来的光储边际修复。气候共识是中美合作阻力最小的环节,若中美光伏贸易壁垒降低,将利好中国光伏企业对美出口,美国CPI降温同样对美国光伏需求构成积极刺激。3)情绪线索:地缘政治风险溢价的下行带来的分母端的下降,更有利于科技企业。同时,科技历来是美国对华制裁的重点领域,虽然我们认为美国后续放宽对我国科技领域制裁的可能性极小,但中美缓和一定程度上能够提振科技板块情绪。此外,部分科技领域大周期已然企稳回暖,或迎来周期与情绪共振。考虑到事件落地后短期或存在部分资金兑现预期,建议优选中期基本面稳健的领域:半导体(存储、消费电子、先进封装)、通用机械、服装家纺。
 
 

 

 

 

法律声明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重要声明

阁下/贵方接受、阅读或使用本文件即表明阁下/贵方已事先及无条件接受以下“重要声明”所载之条款和条件:

本文件系为利得基金备制,本文件中的信息仅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之产品投资要约或要约邀请,并且不可用于对投资的评估。

本文件所载信息仅为初步提示,利得基金从未表述或保证本文件中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接受或使用者亦不得对其完整性和准确性提出要求。即使本文件所有信息系已尽最大的谨慎提供、选择和校验,利得基金对于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内容的正确性亦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本机构及工作人员不存在直接或间接主动推介相关产品的行为,不构成投资建议。

 

保密条款

本文件中的信息均为保密信息,未经利得基金书面事先同意,不得为任何其它目的,整体或部分地使用、复制或传播本文本中所含信息。

未经事先书面许可,本文件不可被复制或分发,本文件内容亦不可向任何第三者披露,仅供特定范围内的资深专业投资人士使用,不得用作它途。一旦接收或阅读本文件,阁下/贵方应被视为已经接受此项保密条款。

 

 

 

利得研究院